防治噪声
防治噪声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的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噪音污染相关图片(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
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工程施工噪音防控措施,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部位的噪音防护,马路噪音防控,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部位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①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列车运行噪音防控,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②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③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④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⑤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声规划。此外,对于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自2012年7月1日起将被《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替代。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
适用范围
**、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督。
阻性隔声屏障
阻性隔声屏障阻性隔声屏障由前板,后板,侧板构成一个封闭的箱式结构,形成一个模块化单元。前板为穿孔率为穿孔率25%的镀锌钢板,噪音防控,后板和侧板为不穿孔的镀锌钢板,(从美观角度考虑,也可用彩色钢板)。两层板之间内填防潮离心玻璃棉板,吸声材料用聚氟乙烯薄膜覆盖。立柱为12#工字钢,柱间距2m。立柱插于钢筋混凝土的基础内。将标准板插入工字钢之间,用紧固件加以固定,安装,维修,更换较为简便。